微米研磨茶謠言大破解
從我們開始把台灣茶低溫極細研磨做粉茶,並開發成各種產品,陸續也有耳聞許多關於粉茶的流言。對於新鮮的事物產生疑慮,也是自然。所以以下我們就常見的粉茶流言逐一解說:
流言一:研磨粉茶都是用爛茶?
食品的品質好壞,食材原物料的好壞佔了絕大的比重。爛茶磨出來的粉茶,風味也是不佳的。不可能有那種爛茶磨了風味就會變好這種事。所以粉茶風味要好,還是得用好茶下去磨。
我們雖然不做那種惡意貶低其他廠家的行為,不過的確陸續有客戶朋友跟我們反映,被其他大廠牌綠茶粉的苦澀難喝嚇到過(笑)。食品是很誠實的,好品質的食品,帶給使用者的經驗也是愉悅的。好茶自然的清香、甘甜,請各位用自己的舌頭、身體去感受吧。
流言二:研磨粉茶都是混茶?
台灣茶價格較高,有些茶品產量也極為稀少。在需要壓低價格的通路,混茶可以說是公開的秘密。手搖飲料茶被迫公布產地後,我們才知道幾乎都是越南茶。就算是茶葉販售,拿大陸或越南茶當阿里山高山茶、梨山茶販售的事情常見,譬如某百年茶行也曾經被查出混大陸茶。
其實,不管是茶葉、茶包、粉茶,有心想混茶的廠商就是會混,不會混茶的就是不會混。跟茶體本身是什麼型態其實無關。某個廠商有沒有混茶,目前的確沒辦法證明,因為缺乏科學上可靠的檢驗。只能依靠各廠商自律和信譽。
堅持100%台灣茶的我們,也是依靠著對品質、產地的堅持,來得到客戶的認可。並在茶葉廠商農藥超標、造假的多次醜聞中安然無事。
流言三:研磨粉茶都是那種掉在地上的碎渣從塵土裡掃起來下去磨的!
以一般茶原物料收集過程,茶葉等級分類,除了型態,最重要的還是風味。
那種傳說中「從塵土中掃起來的」等級自然是屬於極差的那幾級,風味品質無法要求。說真的,台灣一般製茶水平提升,真要找那種「從地上掃起來的」,我們還找不到哩!最終其實仍然回到品質的問題。使用好的原物料、才會有好味道。這是假不來的道理。
就算是全部為粉體的日本抹茶,也會因為風味表現、產地等各種因素,分出8-10個等級。(而且說起來,本身就是茶葉磨成細粉的日本抹茶,也是研磨粉茶的一種啊!)
流言四:粉茶會把茶葉的農藥、重金屬吃下去!
植物天生就會從土壤中吸收微量金屬離子。我們常說某種蔬菜含有鉀多一些、鎂多一些、鐵多一些,所以要多吃。不就是在談論這些植物中帶有的微量金屬嗎?但只要土地本身沒有遭受人為工業污染,土壤中天然的極微量的重金屬元素並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。這也是我們慎選產區、堅持直接與茶農合作的原因。確保產區土地、水源的品質,就不用無謂的恐慌微量金屬的問題。
流言五:研磨粉茶是次級加工品,品質和生產環境不佳!
